- UID
- 40126
- 性别
- 保密
- 出勤
- 天
- 新闻
- 篇
- 魅力
- 点
- 浮云
- 朵
- 帖子
- 金钱
- 块
- 注册时间
- 2010-3-14
- 贡献
- 点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123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2-20 20:51 |
---|
签到天数: 580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0 18: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媒体,打爱国牌、民族牌是一贯伎俩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老师谈谈,如何看待哈韩现象以及哈韩这一群体?
宋石男:哈韩的品味没有哈日高,日本有波多野结衣啊,他们有什么来抵挡呢?哈哈。
但是必须承认,哈韩是一种文化现象。你失去的阵地,别人就自然要占领。我们的传统文化断层,新文化又疲软无力,尚处在对传统与西方的不伦不类的模仿中。小孩有直觉的,知道什么东西更有趣。在中国,文化娱乐方面,旧的吃不饱,新鲜的又没有太多味道,自然转向异域。韩国流行文化为何会恰好被接受,我没有研究,只能谈大背景。
哈韩群体一般比较幼稚,也狂热,但人有幼稚的权利啊,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读康德的。哈韩的狂热,则也比较麻烦,也可能制造攻击性。但相较民族主义狂热而言,他们要弱很多,更多是表现在维护自己的偶像,跟偶像对手的粉丝进行口水战而已。
哈韩族基本是比较萌的,而圣战者则更猛。
主持人:有人认为这次网友疯狂爆吧的根源是哈韩。近年来,在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上,“棒子迷”“脑残”等称呼开始戴在“哈韩一族”之上,认为哈韩一族不爱国,从而获得内心的正义感,各位嘉宾老师能否谈谈这种心理的产生土壤?
宋石男:最大的土壤就是咱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洗脑以及主流媒体的误导。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坚持东西方二元对立的导向,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主流媒体则长期妖魔化韩国,之前报道的“韩媒称孙中山是韩国人”,“韩国将给中国汉字注册”,“韩国教授称中国文化起源于韩国”,“韩国说XX是韩国人”后来都证实是假新闻,或者至少有歪曲原意。
在中国,煽动与被煽动总是轻而易举。媒体在煽动反韩反日情绪中,得到了关注度与认同度,被煽动者在凝聚反日反韩情绪中,得到了群体归属,幻觉中的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廉价的悲壮感。
别人的爱国主义,主要爱包括自己在内的国民理想,传统文化伦理与地理自然,我们的爱国,却常常被偷换为忠君。
至于中国的媒体,打爱国牌、民族牌是一贯伎俩,而且战无不胜。正因如此,他们也就乐此不疲,从而在媒体与受众中完成了一种近似于草履虫繁殖的道德自我复制。更可怕的是,这种自我复制,往往还要粗暴地干涉他人。
有时我真为我们的年轻人感到沮丧,他们中的很多人,天然地继承义和团的愚昧,天然地继承红卫兵的狂热,天然地就会大字报语言。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里,还真流淌着盲从的狂热和民族民粹主义的基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中国不但稀缺,甚至危险,很容易丧失,而拥有者又很容易被群殴。
主持人:韩国也好,日本也好,媒体对相关信息编码的过程中,有无故意迎合“爱国主义”市场的举动,在美化和丑化他国的时候,请问各位嘉宾老师,媒体是否有必要检视当下的新闻伦理呢?
孙文涛:传统媒体大体还是处理得当的。但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可能确实有一些问题。如果说“爱国主义情绪”能够形成市场,我认为以流量为生命线的网络媒体是一定会充分利用的,不然它不合格。
不是群体性事件,是群体互掐游戏
网友“旁观的村民”:各位老师大家好,能分析一下这次的“69圣战”跟以往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什么不同吗?
孙文涛:对象不同,参与者和指向者都不同。网络群体性事件,哪怕最终会回归到一个社会群体或者价值观的层面,但一般而言都是针对某人某事或者某个利益集团。“69圣战”则似乎是一次80后群体大规模PK90后群体,“以网为生”者声讨“以星为生”者,倒是组合SJ、东方神起等被忽略掉了
胡泳:不是群体性事件,是群体互掐游戏罢了。
网友“凭风而立”:孙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昨晚腾讯QQ上的“个性签名”程序将“圣战”、“脑残”词汇过滤了,请问您对这个持什么态度?
孙文涛:不止是QQ,百度的一些原有检索似乎也有被删除屏蔽的,我觉得正常,可能更多从网络安全角度出发吧,不希望某些具体的言论引发过高关注及争议
网友“大山子”:涛子,那就先让你回答个问题热热身吧,你是怎么看6.9圣战的呢?你觉着6.9圣战对中国的网络文化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孙文涛:如果要我说,我个人觉得对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或者说未来的新媒体流行文化,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和影响,因为类似的网络狂欢运动,不说天天有,月月总归有的,网民们需要网络狂欢,所以就会有人制造网络狂欢。
网友“大山子”:胡教授,有消息称昨晚浙江某大学为了圣战还进行了游行,你对大学生这种行为怎么看,是不是学生们太缺乏理智了?
胡泳:你给的消息没有来源,不清楚真实情况,我无法进行评论。这也算游行?闹着玩罢了。谁没年轻过?你年轻的时候理智吗
圣战一词在文明社会很少见
网友“格的密斯”:宋老师,你怎么看这次“圣战”,是乌合之众还是集体觉醒?
宋石男:圣战一词本身就值得玩味,仅从字面意思看,就带上浓厚的宗教色彩。尽管也有人认为,圣战一词本身是中性词,无宗教意义,但一旦有组织、集团或国家使用这个词,显然就赋予了其宗教色彩,以维护自身所从事的暴力行为的正当性和神圣性。譬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某些高级军管在私下将对苏联的战争称为“对东方的圣战”,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亚洲及其他国家的战争称为“大东亚圣战”,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喜欢将民族独立和驱逐侵略者的独立战争称为“圣战” 。
而在当代,圣战一词在文明社会很少见,“圣战”一词被人更多的关注是宗教极端组织将驱逐外国人及异教陡和建立纯粹意义上的单一宗教国家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因此,在当代文明社会,人们一般提到这词都会打寒战,因为这里面蕴藏着极端狂热的力量,可能摧毁任何无辜个体。
义和团当然也是一种圣战,它源于民族主义狂热情绪,又掺杂着封建迷信、民间宗教、江湖会党的色彩。它和69圣战的口号对比都很有意思,扶清,对应的是武警同志受苦了!灭洋,对应的是干死棒子!更惊人相似的,这民族主义狂热的指向不止是外人,更有自己人,义和团是搞二毛子,69圣战是灭棒子粉,也即哈韩族。历史学者研究,义和团杀伤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人。而69圣战,殃及的似乎主要还是国内网友。
至于群众心理,推荐《乌合之众》、《狂热份子》、《群氓之族》三本书,里面有许多精湛分析,很多都适用于69圣战。
在我看来,69圣战的社会心理,与酝酿义和团、红卫兵的社会心理不能简单划等号,但确有共通之处,譬如出于民粹寻找集体归属感的需求,他们都必须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或一批。
敌人,义和团灭洋毛子二毛子,红卫兵打倒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69圣战则干“棒子”、“棒子迷”。个人感觉,69圣战的主体是中国转型社会中迷惘而愤怒的一代。他们并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也容易有挫折感,甚至是LOSER,于是通过民族主义鸡血找到自信,通过成本并不太高的网络狂欢、狂热乃至网络暴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其中当然也有不少“圣战者”是出于娱乐心理,墙倒众人推,不打白不打。但后者的执著、狂热与力量,远逊前者。在69圣战中,核心层面的组织者与执行者,还是属于前者居多。
网友“沱沱”:个人感觉“69圣战”和贾君鹏事件一样又是一次魔兽的营销手段,各位老师以为然否?
孙文涛:可能兼而有之。从参与者的人数、情绪等看,尤其是从6月9日的下午3点开始,几个小时就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我觉得自发性应该更多一些。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些炒作营销,也是正常的,比如特意选在高考后的第一天,而90后考生并不是这场“圣战”的“主人”,相反可能还是攻击对象,似乎有人为制造对立之嫌。
网友“开往春天的拖拉机”:孙先生,你认为这样的“圣战”有意义么?还是只是瞎胡闹?
孙文涛:意义不大。数百万人围绕一个韩国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必要。战是战了,圣则未必
网友“十里东汽”:胡教授:昨天青年网友的jiqing表达,会不会被解读成网络暴力、网络群体性事件,甚至网上“义和团”?网友行为被误读、误解,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也期待四一叔解答
胡泳:各方都太拿网络当回事了。从政府方面,要让互联网变得极其纯粹和绝对的净化是不可能的。你就学会适应互联网的众声喧哗吧。从网民方面,别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鸡蛋是鸡蛋,石头是石头。大家都对网络抱点平常心态度,对所有人都好。
宋石男:呵呵,就是网络义和团嘛,一会儿我会深度解读。
基本属于义和团和老百姓掐架
网友“Jenny”:胡老师请问您对爆吧的事件有些怎样的看法,爆吧在我们觉得是引发网络秩序混乱的局面,您对这次爆吧事件怎样看?
胡泳:网络本来就没秩序,干嘛要弄出秩序。你还嫌现实生活中秩序不够多吗
网友“凭风而立”:各位老师,我很好奇,你们对韩国人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能和网友们交流一下吗?
宋石男:韩国姑娘不错,可惜其AV影片没有日本发达。
孙文涛:哈哈,没法对韩国人有看法。反正韩国电影要看的,韩国明星是没兴趣的。我小孩将来如果长得不好看,可能会陪他去首尔旅行
胡泳:韩国是个小岛,韩国人有岛民的所有气质,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中国泱泱大国,比韩国人还岛民。
网友“旁观的村民”:各位老师,民众情绪力本身包含了反韩反日的内容,被网络所收集、放大,这种趋势是正常现象还是网络舆论的弊端?
宋石男:哈韩是娱乐啊,难道还是政治或民生啊?哈韩是脑残?我看说这话的人才是脑残。我很厌恶动不动就给人贴上脑残的标签,这不公平,也很粗鲁,文革就特别喜欢贴标签。人怎么能因为观点不同,爱好不同就将对手打入脑残集中营呢?宽容啊,多元社会,宽容第一。胡适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其实是说,只有宽容,才有自由。没有一个不宽容的社会而 会拥有大面积的自由。而要通向自由社会,请从消灭脑残这种提法而不是消灭脑残开始。
网友“聚源镇”:涛哥,你今年多大,玩网球的貌似比那两位年轻不少吧?
孙文涛:也不年轻了,挂上三了。可能比四一老师略小
宋石男:我是70后,中期偏后点,过几年也快50喽,伤感啊
网友“DavidBore”:宋石男,昨晚的69圣战到底有什么样效果?有多少网民是发自内心的去圣战,还是看热闹的居多啊?
宋石男:秒杀了棒子粉啊,呵呵。核心骨干是内心狂热,外围是跟风娱乐的。数字比例就不知道了,这个要问国家统计局。
孙文涛:是核心多还是看热闹得多,这个看不出来。有价值的帖子多还是莫名其妙的帖子多,这个一目了然。
网友“水娃”:这次圣战的交战的双方都是什么人群啊,80后?90后?请嘉宾分析介绍一下吧
孙文涛:网络还没有实名制,按照年龄不好区分。但我总体感觉,虽然事先做了一些铺垫宣传,但“交战”的意图没有达到,基本属于义和团和老百姓掐架,外国佬一个没看见。
胡泳:我宁愿喜欢哈韩的粉丝,也不喜欢把哈韩上升为叛国,动辄说棒子文化的那群人。试想,如果韩国青年天天支那人、黄祸地叫个不休,你受不受得了呢?
网友“沱沱”:三位嘉宾,你们觉得这个所谓的圣战有哪些积极因素?
胡泳:唯一的积极因素是,告诉我们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后果。
网友“沱沱”:三位嘉宾,你们觉得通过这种“圣战”行为,能阻挡棒子文化的侵略吗?
孙文涛:在中国,文化侵略不容易做到
网友“旁观的村民”:宋老师,作为意见领袖,应不应该公开支持这种“圣战”的发生?
网友“哈哈哈哈”:这种问题应该去问赵忠祥!
宋石男:俺不是意见领袖,另外,下面这哥们回答得很好,我也非常想念赵忠祥,哈哈!
网友“DavidBore”:三位嘉宾,这次圣战是网民情绪“蓄谋已久”而产生的,还是“昙花一现”呢?
孙文涛:不能说蓄谋已久,针对明星粉丝的类似爆吧起码已经有三四次了。也不是昙花一现,闲了就会爆一爆。
[ 本帖最后由 见性成佛 于 2010-6-10 18:11 编辑 ] |
|